• 欢迎光临衡水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!
  • 【学风】:勤学苦练 自强不息;
  • 【校风】:和谐文明 尊师爱生 【校训】;
  • 【学风】:勤学苦练 自强不息;
  • 【校风】:和谐文明 尊师爱生 【校训】;

国家第二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

国家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  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

冬季羔羊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要点

【发布时间: 2015-07-14 15:24:34】  【来源:李建雨】  【点击量:

冬季羔羊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要点
衡水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  李建雨
 
羔羊是指从出生到断奶这一时期的小羊,哺乳期3个月左右。羔羊时期由于身体各器官尚未发育成熟,体质较差,适应能力、抗病力较差,极易发病死亡,给养羊生产造成不必要的损失。结合笔者多年的经验,生产中要做好以下几点:
一、搞好饲养管理
(一)做好母羊产前准备工作
临近产期,应注意母羊状态,准备好接产用具及产房等,做好接产准备工作。
1、         做好接产工作
羔羊出生后当天,及时清除新生羔羊口鼻周围的粘液及肛门的胎便,并以5%碘酊消毒脐部。初生羔羊调节体温能力差,对外界温度变化非常敏感,必须做好冬羔羔的保温防寒工作。羔羊出生后,要尽快让母羊舔净羔羊身上的粘液,以防羔羊受冻。一定要让它吃上初乳,以利排出胎便。因母羊死亡或缺乳时,可设法采食其它母羊的初乳。初生的羔羊,健壮的自己能吸乳,弱的羔羊,或是初产母羊,保姆性不强的母羊,需人工辅喂,即把母羊圈于母仔栏,把羔羊抱到乳房前,羔羊就会吸乳,体弱的应每隔1-3小时哺喂1次,如此几次,就会自己找母羊吸乳了。母羊哺羔时,常嗅羔羊尾部以辨认自己的羔羊,因此对缺乳多胎等原因到别的母羊处哺乳时,应以母羊尿涂羊羔,以使之认羔。
2、         产后羔羊护理
产羔时一般应在产羔室或特制的产羔栏,产后3-7日内,母羔在此生活,以保证羔羊能吃到初乳,并使母仔亲和,同时应注意夜晚母羊休息时不要挤压了羔羊。母羊在产后7日,可适当到舍外食草,中午要让母羊回舍喂羔。傍晚回来应注意让每个羔羊能找到自己的母羊,有条件的最好母仔舍饲15-20天。
3、         及时训练吃草
羔羊在15-20日龄时,要训练其吃草。半月龄时补饲混合料50-75克/日;1-2月龄补饲100克/日;2-3月龄时补饲200克/日;3-4月龄时补250克/日。混合料的组成以豆子、豆饼、玉米等为好,最好不用棉籽饼;干草以苜蓿、花生秧、柳树叶等为好,干草要切碎。先喂精料,后喂粗料,还要适当加喂青饲料,同时要保证足够的饮水,并让羔羊每天下午在运动场进行一定时间的活动。
4、         羔羊断奶
羔羊到3-4月龄时,必须断奶。多采用一次断乳法,即将母仔分群,不再合群,断奶后,把母羊移走,按羔羊的性别,强弱分群管理。
5、         适时去势、断尾
非种用羔羊在4周龄左右,即可去势,常用手术法和结扎法。断尾可在羔羊生后两周之内进行,常用烧烙断尾法和结扎断尾法。
6、         泌乳母羊的补饲
加强泌乳母羊的补饲对羔羊的生长发育是十分有益的。羔羊在出生后8周龄内主要依靠母乳生长。母羊补饲主要在妊娠后期和哺乳期,时间约四个月左右。补饲要选择品质好的干草和精料,每天可补喂干草1.5公斤(以苜蓿或野干草为好)、青贮饲料1.5公斤、精料0.45公斤。产羔后3天内,如果母羊膘情好,可暂不喂精料,只喂优质干草,以防消化不良或发生乳房炎。
7、         搞好圈舍卫生
要求保持干燥、清洁温暖,温度保持在0-5℃,并防止贼风吹袭。要勤垫褥草,或干土、干粪等,保持地面干燥,要及时清除脱落的杂毛、铁丝等杂物,以防造成羔羊肠道堵塞或穿孔而致死。食槽要清洁、卫生。
二、加强疫病防治
(一)预防措施
1、对母羊,要加强饲养管理。做好夏、秋抓膘和冬季早春保膘工作,以保证所产羔羊健壮、奶水充足,增强羔羊的抵抗力。母羊哺乳前就剪去其乳房周围的污毛,并挤去几滴初乳再让羔羊吮乳。羔羊出生后要及时让其吮到母乳,增强其免疫力。哺乳前期,羔羊的营养主要来自母乳,故要加强对母羊的补饲。对缺乳母羊可用下法催乳:
方法一:海带25克,猪油100克,共煮汤,让母羊一次性采食。半天后产奶量明显增加。以后每隔3~4天喂1次,连喂3~4次,并补给足够的青绿多汁饲料。
 
方法二:黄豆250克加水泡胀,磨浆并煮熟,凉后让母羊自饮。每天2次,连续3~4天。
方法三:蜂蜜250克,鸡蛋清2个,混匀后给母羊灌服。每天1次,连用2~3天。
2、在羔羊出生后12小时内开始喂服土霉素,每只每次0.15-0.2克,每日1次,连喂3日,可起到预防效果。
3、定时驱赶羔羊,增强体质。
4、仔细观察,做到有病及时发现,立即隔离、治疗。
(二)治疗
1、羔羊痢疾
特征:本病主要危害7日龄以内的初生羔羊,是由产气荚膜杆菌造成的急性毒血症。另外,沙门氏杆菌、大肠杆菌及链球菌也可致病,表现为持续性下痢,俗称“拉稀”、“白痢”、“下血”,常可使羔羊大批死亡。当气候突变,饥饱不匀,脐带创伤时易感染此病。
防治:措施一:加强防疫,在怀孕母羊临产前20~30天和10~20天两次注射羔羊痢疾甲醛菌苗2ml~3ml,注射部位分别为双侧后腿内侧皮下,这样可使初生羔羊获得被动免疫。
措施二:病羔灌服0.3克土霉素和0.3克胃蛋白酶,2次/日。
措施三:磺胺脒0.5克,鞣酸蛋白、次硝酸铋、小苏打各0.2克,一次灌服,3次/日。
措施四:氯霉素每公斤体重0.02~0.03克,每天肌注2次或3倍量灌服。
措施五:脱水羔羊,每天补液 1~2次,口服补液盐或静脉注射5%葡萄糖生理盐水20~100ml。
2、羊传染性脓疮
特征:俗称“羊口疮”,是由病毒引起的,表现为口唇等处皮肤和粘膜形成丘疹、脓疮、溃疡和结成疣状厚痂,主要通过圈舍、用具或皮肤擦伤传播,呈群发性,可在羊群中连续危害多年。
防治:措施一:定期防疫,每年3月或9月用口疮弱毒细胞冻干苗在每只羊口腔粘膜内注射0.2ml。
措施二:少用粗硬饲料,严防创伤感染,发现病羊及时隔离,圈舍和用具用2%火碱或10%石灰乳或20%热草木灰水消毒。
措施三:用0.1% ~0.2%高猛酸钾溶液冲洗创面,再涂2%龙胆紫、磺甘油、5%土霉素软膏或青霉素呋喃西林软膏等,1~2次/天,对重症者还应对症治疗。
3、羊肠毒血症
特征:本病是由D型魏氏梭菌在羊肠道中大量繁殖,产生毒素引起的,死后肾脏易于软化,故又称“软肾病”,又因其多急性发作突然死亡,所以又称“类快疫”,多发于膘情好及2岁以下的羊,呈散发性。雨季、气候骤变、过食嫩草和精料、运动不足等均为诱因。发病时或呆卧或跑,咬牙,侧身倒地,四肢抽搐痉挛,左右翻滚,头颈向后弯曲,呼吸急促,口鼻出沫,有时发出痛苦的呻吟,多于1~2小时内死亡。
防治:措施一:每年春秋两次防疫,皮下或肌肉注射羊四联苗5ml(适用快疫、猝狙、羊肠毒血症、羔羊痢疾)。
措施二:防止过食青嫩多汁饲料和精料,适当运动。
措施三:病程较长(超过2小时)的,可内服磺胺脒10~20克或注射免疫血清。
措施四:肌注氯霉素0.5~0.7克,3次/日。
措施五:青霉素160万单位、链霉素 500毫克混合肌注,4次/日。
4、肺炎
肺炎可用磺胺嘧啶钠注射液治疗,每只每次2~3毫升,每日2次;或者用青霉素肌肉注射每只40~80万单位,每日2次,退烧可用复方氨比林,每只2~5毫升,每日1次。 
5、便秘 口服食母生、多酶片,严重的进行灌肠。